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:那里有痛苦 也有担当和爱

 行业新闻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3-04

新闻资讯:医护 医疗 医院 病房 呼叫系统 ICU探视系统 病房呼叫器http:// www.tlwms.com.cn 

 来源:新民晚报

  “加油!”纵然身经百战,当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、市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周新穿戴完毕,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的那一刻,身后的“战友”还是习惯性地打气。

  回头确认了眼海岸君和大家的防护装备,周新大手一挥:“我们进去了。”

  金银潭医院,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,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。在上海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北三楼病区,各种仪器设备的指示灯不停闪烁,医生护士有条不紊地忙碌着。

  在这片战场上,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已经战斗了近四十天了。

  66岁教授坚持每天进病房

  “自己感觉氧气够不够?”周新指了指鼻子,示意患者。

  老先生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,听到熟悉的声音,他下意识摇了摇头。

  掀开被子,看到病人没有脚肿的迹象,周新稍稍松了口气,给他重新盖好,周新接着问:“气还喘吗?”老先生颤巍巍伸出手,摸摸自己胸口,点了点头。

  “我看你片子拍出来,肺部炎症已经减轻了。你咳痰很多,我今天要给你用点消炎的药,好不好?”或许是怕对方听不清,周新刻意提高了音量。

  “和你一起来的病人,人家已经回家了。我们一起努力,早点把这个病看好,早点回家去。”听到医生这样说,老先生竖起了大拇指,又朝周新抱了抱拳。

  66岁的周新教授是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,作为国内知名的呼吸科专家,他有着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丰富经验。每天早晨查房,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。

  “我们刚来的时候,危重病人非常多,死亡率也高,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好。经过近40天,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些规律,很多治疗措施要提前。”走向另一间病房的时候,周新告诉海岸君,“我们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、想尽一切办法,使得每一位危重病人能够存活。”

  “我现在可以下来走走吗?”有名中年患者询问周新。

  “可以!你慢慢走,没事的!”周新又投入到下一位病人的诊治中。

  除了常规查房,这位大家眼中的前辈还亲手为患者进行高风险的气管插管操作。这项对于患者来说救命的治疗,对医生而言则是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。直面患者的血液、飞沫和可喷溅分泌物,周新却觉得自己做了再平常不过的事。“做了几十年了,只要规范做好防护,没事的。”他摆了摆手。